引种不仅是要引新物种而更要引进优良品种
发布者:上海城投绿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钱又宇 发布日期:2007-05-21 点击次数:988386
加快引种步伐 提升城市园林水平
访上海城投绿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又宇
绿化植物是城市绿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上海城市环境的巨大变化与新优植物在该市的推广应用是分不开的。在新优植物引种方面,上海是如何运作的,如何避免走弯路的,任何确保引种成功?近日,记者采访了原上海植物园园长、原上海园林科研所所长、上海城投绿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又宇。
没有丰富的植物材料,我们的城市绿地水平很难提高,而引种驯化能迅速改变这一局面,满足城市绿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
为说明现今国内园林植物材料的贫乏和引种的必要性,钱又宇首先向记者提起了两组数据,一是2006-2007《世界园艺目录》中公布的世界主要苗圃供应的园艺树木品种多达7万种;再看国内的园林苗木供应情况,多年来大同小异,也就100-200种的水平。上海在国内算是应用新品种多的城市,上海植物园内可露地栽培的园艺树木也就600多种,能用的500多种,常用的100种,最常用的20种左右。而对上海郊区苗圃园艺树木的调查显示,在总量3亿多株苗木中,其中1.8亿集中在香樟、银杏、水杉和杜英等四个种,其他1.2亿株大小品种加起来不超过300个。而且这些苗木大部分是原种,很少做到品种。
钱又宇说,城市绿化要提升水平,景观要多彩,没有丰富的植物材料只能是一句空话。我国植物资源很丰富,但我们的育种工作很落后,育种、尤其是多年生木本植物的育种是一项时间很长、失败的可能性较大的科研工作,不仅需要科学家耐得住寂寞,更需要政府与企业给与支持。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想真正提高园艺水平,就必须重视育种,自己培育品种,这项工作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与此同时,为满足城市绿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也需要引种,引进别人育成的新优品种美化我们的城市。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植物材料,即使我们的指导思想、设计理念与国际接轨了,我们的城市绿地水平还是很难提高。此外,考虑到当前的国际形势,很多国家都开始对引种设置了各种障碍,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好在南半球的一些国家对这方面的限制还很少,而且这些区域植物种类极其丰富。为未来做准备,我们要加大引种力度,加快引种步伐。
一个城市要引什么,一定要有相应的机构来操作,要有计划、有规章,更要有技术支撑。
“引种引种,一看就懂”,这句流传的话是没有依据的。引种是一门科学,需要科学的指导与丰富的经验。在引种时首先要明确引什么,然后确定到什么地方去引,最后就是要对引进的园艺品种进行细微的养护。同一个品种可在不同地区生产,但在原产地是更适应环境的,因此在引种时要选择与引种地环境条件最相近的地区去引。引进的园艺品种一般比原种要姣贵,只有更细微的养护才能把优良形状表现出来。现在许多苗圃有一种通病,“重引轻养”,引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品种,采用一样的方法养护。结果许多品种养护不当而夭折了。更可悲的是,因此得出这些死了的品种不适合当地使用的错误结论。
对一个城市而言,引种工作应该有相应的机构来操作,要有计划、有规章,更要有技术支撑,不能简单由企业来做。以上海为例,自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后,建成区在面积上变化不会大,只能从提高质量方面做文章,因此上海提出了建设“春景秋色”的建设目标。春景还好容易实现,上海本地有很多春季开花的植物,只需作些丰富花色、延长花期的工作即可。但秋色这一目标却不容易实现,由于气候变暖的原因,上海秋季没有明显的降温过程,温差不大,上海乡土树种无患子,乌桕到了秋季不变色,或色叶效果差。据此,上海确立了引种目标,引种优良彩叶开花乔,灌木,并在市建委立了项,主要由上海城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三年来,我们先后从欧美,南非,日本和国内其他地区引种大规格彩叶乔木以及观花观果的花灌木近百个品种,通过三年的适应性栽培,景观效果表现良好,突破了“上海不可能形成良好彩叶秋色景观”的传统理论,并积累了大规格乔木引种的丰富经验。
引种目标不同,引种对象也就不同。植物园与城市绿化引种各有侧重。
钱又宇告诉记者,由于引种目标不明确,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指导,国内很多苗圃引种走了弯路,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引种是个大概念,不同的目标,引种对象不同。一般而言,植物园以收集原种为主,对植物种进行异地保护,研究它们的习性,用途,直接应用于生产或可作为育种的亲本。而城市园林绿化引种,一方面引进好的种,丰富当地的物种,另一方面要引进优良的品种,为当地的景观增色添 彩。同一种有许多品种,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性状,引进优良品种对丰富城市园林绿化的景观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品种大多是人们通过在原种的不同个体里选出来的个体变异;或者是通过杂交产生的杂交品种。它们都不能通过简单的收种子再播种的方法来扩大种群。因此,引进种子,通过播种子产生的后代的性状是不纯的。不纯的后代品种性<
--来源:【中国花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