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造林发“绿色财” 一本万利暗藏高风险
发布者:朱力 发布日期:2004-04-08 点击次数:848961
开春天气不错,董先生专程赶到通州区永乐店镇的速生丰产林基地,看看自己的那片林子,盘算一下7年后的收益。像董先生这样从造林公司买片林子再委托造林公司管护的北京人现在也越来越多了。
近日,北京市政府的一则《关于加快北京市林业发展的决定》,让投资京城树林的“树农”翻了几番。凡是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都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
“绿色财”的诱惑
目前,我国的木材年需求量为3.7亿立方米,国内每年仅能供给1亿立方米,缺口已达到2.7亿立方米。2002年,我国启动了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15年内,建设约两亿亩速生丰产林,缩小木材需求缺口。
如今,国家林业建设政策发生转变,由部门办林业转向社会办林业,国家开始鼓励企业、个人以各种方式投资林业,采取市场化机制进行运作。2003年,全国造林面积1.6亿亩,其中60%以上是非公有制造林。
通州区永乐镇素有“京都翠驿”之称,早在7年前,来自新疆的李勇虎就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投入巨资在这里进行公益性植树林。2001年,国家放开林业政策,允许私人拥有林业产业,李勇虎的聚隆迪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有了用武之地,将这块“宝地”建成中国第一个具有规模效益的速生丰产林基地。
以聚隆迪为例,按照双方协议规定的每亩产材14立方米、7年托管期,每立方米1005元预期估算,每亩最低收益为14070元,年回报率可达13%,商品林业一夜之间成为众多“百姓树农”梦想中的金饭碗。
聚隆迪在6万亩林地中,拨出了45%约2.7万亩用于与企业或个人进行合作托管,目前已有近2000多名北京人将这2.7万亩林子认购一空。现今,不菲的价格仍有持续上升的趋势,据记者了解,其他造林公司的林子也都卖得相当不错。
“造林比炒股票还要简单,‘托管合作’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市场风险小,投资回报率高。”来自北京中国航天电子研究所的邵全法,在众多的个人理财项目中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一项。今年2月份,他在霸州市购买了20亩3年树龄的林地,并与北京阳光森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4年的管护合同。
据调查,目前造林公司营造的基本上都是速生杨,由于树木随时可以采伐,因此,投资树木意味着随时能够“变现”。有句俗语称,树木1至3年是柴,3至7年是银,7至10年是金。据介绍,速生杨树的特点,在第7年之前每年可长粗6至8厘米,在第7至10年间每年只能够长粗1厘米。因此第7年就已经进入树木的最佳收益采伐期。
面对如此诱人的发展前景,不仅北京,上海也启动了全国首例有偿植树新机制项目:政府租借土地,出资者投资植树。如果平均每亩种400棵树,5年后绿树成材,可自由支配其中的2/3,留下1/3作为生态林。
一本万利的虚实
“2008年,我的树就到了砍伐期。按现在速生杨的市场价每立方米700元和每亩产木材15立方米计算,我购买20亩林地到时可以获毛利近10万元。”北京中国航天电子研究所的邵全法对自己的投资决策颇为满意。
但是,这种“个人投资赚大钱”的投资方式真的能让投资者“一本万利”吗?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碰到一些林业公司的业务员,他们就像推销产品一样在推销自己的树。“介绍一个客户可以收入1000元,买我们的树吧。成为我们的客户你就可以介绍你的朋友来,每个赚1000块哪!”这种苦口婆心的劝说让记者想到了传销,更让记者质疑这种投资方式的可靠性。
速生丰产林的一位投资人、从事过外贸工作的曹女士认为,既然是投资就会面临风险。
关于投资风险,聚隆迪公司的张贺认为,政策变化的风险是难以规避的。2003年11月17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落实严格保护耕地制度的通知》,规定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和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森林和粮食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退耕还林”,还是“基本农田保护”,这又是我们面对的一个两难选择。 更令投资者感觉蹊跷的是,“林业托管”作为一个7年左右的长期投资项目,林业公司并没有在合同中保证投资者的实际收益率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数字,没有人能保证7年以后木材市场价格究竟如何。此外,第一产业的自然属性,如气候、土地、病虫害以及造林公司的管护能力等的不可预测性,暗藏了风险的存在。
“而且许多非公有制林业造林主体目前已面临严重的后继资金短缺问题。”省林业局林业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孟宪平对非公有制林业当前的发展状况表示忧虑。
现在金融部门对个体造林大户有严重的“惜贷”心理,致使许多造林大户一次性投入造林后,出现后继资金严重匮乏,已无力投资后期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抚育管理,导致项目难以为继,一些非公有制造林主体已负债累累,濒临破产的边缘,极大地伤害了投资林业的积极性。
有关专家提醒投<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