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苗木产业 先机谁占?
发布者:文桦 发布日期:2004-03-01 点击次数:799270
园林在线2月27日消息:猴年伊始,笔者参加了上海苗木市场发展态势研讨会。上海市园林绿化管理局副局长陈敏透露上海2003年到2006年三年间将在绿化建设方面投入212亿,平均每年约达70亿。而上海市市长韩正日前在上海“国家园林城市”揭牌仪式上提出的2010年生态城市体系的远景,也足以让苗木产业“燥动”起来。一些绿化行业的专家学者也认为,上海的苗木产业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时期。
“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对于上海这个曾被指为“贫绿城市”的大都市意义非比寻常。绿化建设在近50年的奋斗中成绩有目共睹,到2003年底,城市各类绿地总量是1997年底的近3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解放初的一张报(0.132平米)到八十年代的一双鞋(0.4平米),九十年的一张床(1平米),2000年的一间房(4.6平米),到2003年达到了9.16平米,大大超过了国家园林城市人均6.5平米的标准,多年来的夙愿终于实现。
与此同时,上海的苗木产业也经历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从1998年开始的10万株大树引入城市,到2003年外环线400米绿带建设中的“百万市民百万林”,上海做为苗木消费主流城市的地位不断突显。有数据显示,从2000年-2002年三年中,从国内外引进三百余种新优品种,全市种植的各类乔木达到612万株。
未来几年,上海在绿化建设上仍有大手笔举动。《上海市绿化系统规划》、《中心城公共绿地规划》、《上海市城市森林规划》先后出台,2010年每年新建绿地面积保持在1600公顷以上;同时,郊区大规划营造城市森林启动,到2020年,上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意味着每年将新建林地60平方公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苗木作为保障。
一次次利好消息的出台显示苗木需求的奶酪是非常可观的,而且会越来越多。这些都使不少投资者愿意一掷千金,意图在上海苗木产业抢占先机,瓜分市场。去年上海民营企业自主投资苗木市场的热情高涨,一方面缘于上海政府对生态建设的有利政策,另一方面也在于他们看到苗木市场诱人的奶酪。
事实上,正如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副局长陈敏指出的,随着对苗木消费量的不断攀升,一批以绿化主流城市为中心的苗木生产基地浮出水面,而一些小型的苗木企业也在集聚,并有扩大的趋势。“讲苗木离不开萧山”,这是陈敏论及萧山的开篇之语。萧山做为“快速发展”模式的典型,摆脱了苗木自然生产方式,其创新发展程度已与国外水平不差上下,田间管理和土地利用率也都独具特色。红叶小檗、金叶女贞和红花槭木等产品的创新和推广,在上海乃至全国都喊响了萧山品牌。陈敏评价:“科学、传统与农民的勤劳相结合,(萧山)创造了‘人间奇迹’”。常州、金华做为“平稳发展”模式的代表,一直以来依靠两个市场:长期市场和季节市场,常绿植物上的特长使常州在北京等北方城市据有市场。大批“夹着皮包跑市场”的流动经营人成为常州苗木发展的“排头兵”。长沙、苏州等城市的苗木生产也在不断调整市场定位,以期在新的规划中分一杯羹。
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秘书长许卫星指出,在新的一年中,行业协会将成立三个专业委员会,苗木专业委员会就是其中之一。同时正在着手筹建的苗木信息平台也让人期待不已。
陈敏副局长预测21世纪的苗木生产将形成“两头延伸,三个主攻方向”的局面。“两头延伸”即:以苗木生产基地为中心向周边地区的生产延伸,以大城市群(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为中心向周边地区的消费延伸。“三个主攻方向”即:能体现春景秋色的色叶树种方向,能覆盖地面的观赏植被方向,能满足特定环境种植的特性植物方向。
在入世、申奥成功和世博会背景下掀起的绿化热潮需要苗木的强劲支持,也是支撑企业、地区不断出击的经济动力。业内人士分析,苗木消费结构正在向色叶树种、大花型乔木灌木、开花地被和宿根花卉品种调整,因而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品种结构关系重大,传统“三大件”:龙柏、广玉兰、五针松已无法适应绿化形势的发展。“苗木不分高低贵践,只有质量高低”,只有质量与创新并举才能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层次,迎来商机多多。
--来源:【园林在线】